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秋冬季蔬菜集約化育苗生產(chǎn)技術指導意見

發(fā)布時間:2023-08-09

      當前正值秋季茄果類、瓜類和十字花科蔬菜育苗關鍵時期,然而自7月以來,高溫、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多發(fā),嚴重影響育苗生產(chǎn)。為加強蔬菜集約化育苗管理,促進秋冬季蔬菜育苗移栽工作有序進行,保障今冬、明春蔬菜穩(wěn)定供應,全國農(nóng)技中心組織制定秋冬季蔬菜集約化育苗生產(chǎn)技術指導意見。各地應加大力度推進蔬菜集約化育苗,通過宣傳發(fā)動、示范帶動、村委和合作社統(tǒng)一組織等方式,盡可能提高秋冬季蔬菜集約化育苗比例。

      一、強化防災減災和應急生產(chǎn)。密切關注短期和中長期天氣預報,育苗場提前加固育苗設施,檢查排澇設施,做好清溝排漬,提前檢修遮陽、降溫、避雨等環(huán)境調控裝備,提高災害防范應對能力。針對臺風暴雨導致部分菜田和育苗場受災情況,規(guī)?;鐖鰬鶕?jù)市場需求調整種苗生產(chǎn)計劃,強化蔬菜種苗應急生產(chǎn),增加優(yōu)質蔬菜種苗供應量;加強育苗場生產(chǎn)調度和地區(qū)間調劑,切實保障各地尤其是因災育苗困難地區(qū)的種苗供應。同時,大中城市周邊的育苗場必要時可增加速生綠葉蔬菜育苗和芽苗菜生產(chǎn),支撐蔬菜應急保供。

      二、強化環(huán)境調控。高溫時開啟遮陽、濕簾-風機、彌霧等降溫系統(tǒng),中午強光照時及時啟用外遮陽系統(tǒng),并盡可能使遮陽網(wǎng)與棚膜之間保持10~30 cm距離,形成風道。設施內溫度過高時,打開頂、側棚膜通風,增強內外空氣流通交換。雨前及時關閉風口防止雨水灌入,雨后及時通風。遇低溫雨雪時,在育苗設施內安裝二道幕、小拱棚等進行多層覆蓋保溫;當設施內溫度低于10℃時,應用加熱風機、暖氣、暖風帶、應急增溫塊等臨時加溫措施。遇連續(xù)陰雨雪霧霾天,可在中午氣溫最高時通風10~20分鐘,有條件的采用植物補光燈進行人工補光。久陰驟晴時,不能把覆蓋物全揭開,要逐漸加大見光面積,可用遮陽網(wǎng)遮陰,避免幼苗失水萎蔫。大風天氣要提前關閉通風口,緊固壓膜線。

      三、加強苗期水肥精準管理。根據(jù)幼苗生長發(fā)育進程實行差異化水肥管理。灌溉時間盡量選擇晴天上午10點之前,冬季灌溉時應使用溫室內提前儲備的灌溉水,避免直接使用冰冷的灌溉水。生長正常的幼苗施用平衡性水溶肥,徒長的幼苗需降低氮肥特別是銨態(tài)氮的使用量,適當增加鉀肥和鈣肥的使用,生長較弱的幼苗適當增加氮肥使用量。陰雨天盡量不澆水以防降低棚內濕度,濕度大時開啟軸流風機增強棚內空氣擾動,避免葉片沾濕或者結露,有條件的育苗場可采用底部潮汐灌溉、空氣除濕機來降低棚內濕度。育苗后期采取疏盤的方法,將穴盤之間拉開一定距離以改善通風,避免葉片遮擋。幼苗出圃前一周,采取控水、增光、通風、降溫和葉面噴施誘抗劑等措施進行煉苗,降溫要逐步進行、控水要適當、通風要由小到大。

      四、加強苗期病蟲害防控。強降雨導致空氣濕度大,加之氣溫忽高忽低,易引發(fā)病蟲害。應堅持“防大于治”的原則,綜合應用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育苗前采用高溫悶棚、藥劑熏棚或藥劑噴霧等方法對設施及苗床進行消毒,穴盤重復使用前采用40%福爾馬林消毒,種子采用溫湯浸種、藥液浸種或者干熱處理進行消毒。育苗設施通風口安裝50~80目的防蟲網(wǎng),苗床上方懸掛黃色和藍色粘蟲板,按每667 m2懸掛25~30張設置,粘蟲板底部距離幼苗頂端10~20 cm。及時做好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及蚜蟲、粉虱、薊馬等蟲害監(jiān)測預警,一旦發(fā)現(xiàn)病蟲害,及早用藥防治。用藥時優(yōu)先選用對癥的高效低毒藥劑,注意農(nóng)藥輪換交替使用,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

      五、采用嫁接育苗。茄果類和瓜類蔬菜選用耐低溫、對土傳病害抗性強、與接穗親和性高的砧木品種,茄果類蔬菜可采用劈接、套管嫁接等方法,瓜類蔬菜可采用頂插接、單子葉貼接、雙斷根嫁接等方法。嫁接前注意對嫁接器具、嫁接場所和愈合室進行消毒,防止病原物因嫁接操作而感染擴散。嫁接前一天應對砧穗幼苗噴施多菌靈等廣譜性殺菌劑,預防嫁接愈合期弱光、高濕環(huán)境引起的病害。嫁接好的幼苗及時移入遮陰、保濕、適溫的環(huán)境中進行養(yǎng)護,在晴天的中午,愈合區(qū)域溫度不宜過高,要及時通風,如遇低溫天氣,要注意加溫保溫,有條件的育苗場可采用嫁接愈合室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后7-10天,嫁接苗完全成活,即可轉為常規(guī)管理。

      (來源: 園藝作物技術處